论文检测

查重品牌联盟站权威的论文查重入口!查抄袭,查相似度,学术不端论文检测系统品牌站!

学术社交网络平台在科技传播中的对比

主题:科技与社交网络与社交平台 版权: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更新时间:2024/04/18 阅读量:4284

本篇是一篇免费的学术和社交和网络和平台和传播方面有关入口,为你的学术传播有意义的标准解惑.


摘 要 本文以ResearchGate、GoogleScholar、百度学术和ResearchID学术社交网络平台为例,通过研究其提供的学术功能和学术指标介绍其在科技传播中的作用.并选用杰青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证分析,研究科研人员的学术平台使用情况,以深入了解平台之间的差异与特点,从而为科研人员根据自己的需求选取学术平台进行科技传播提供了借鉴.

学术社交网络平台在科技传播中的对比

  关键词 社交网络平台;科技传播;学术指标
  
  伴随着研究机构间的合作,研究人员之间的沟通交流、跨领域合作越来越紧密,研究人员之间获取对方最新的、研究成果、研究方向等在科研活动的重要性逐渐凸显[ 1 ].因此,基于科研人员这一特定群体的学术社交网络(academic social network sites,ASNS)应运而生.社交网络的功能主要是,允许用户创建学术档案,上传学术出版物,建立自己的朋友圈以及相互浏览朋友圈内彼此的内容[ 2 ].并为其他科研人员提供访问、下载、评论、交流的机会,将全世界的科学家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社交网络正在深刻影响和改变着新一代科研人员进行科技传播的方式,科研人员在社交网络平台的使用行为研究也日益受到学术界的关注.目前,国内外对科研人员社交网络的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如Alberto[3]等学者研究了Google ScholarCitations、ResearcherID、ResearchGate、Mendeley&Twitter社交网络平台的使用,周义刚[4]研究了学术社交网络对学者科研方式的改变作用等.这些研究为深入探索科研人员对于社交网络的使用提供了基础.
  本文以ResearchgGate、GoogleScholar、百度学术和ResearchID四大学术社交网络平台为例,研究这四大学术平台的功能和应用情况,并以2015年国家杰出青年(以下简称杰青)为研究对象,介绍其在平台中的使用现状,进一步了解学术平台在科技传播中的地位与作用.
  1 四大学术社交网络平台简介
  GoogleScholar简称GS,是谷歌于2004年11月发布的免费搜索平台,到2006年扩展到中文学术领域.谷歌推出GS,旨在“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为全球用户提供可广泛获取学术文献的简便方法[5].该平台文献收录覆盖范围广泛,支持数十种语言,充分体现了传统搜索平台的实力.
  ResearcherID由汤森路透于2008年1月正式推出,是一个为用户提供身份认证的学术平台.用户不能自动在该平台上传学术成果,需要在Web of Science中批量同步WOS账户下的论文到ResearcherID平台中.该平台提供了论文推荐、Tweeters和Mendeley访问人数记录、论文下载功能,还提供了文献计量指标分析功能.
  ResearchGate创建于2008年5月,是一个为全球科研工作者提供服务的社交网络平台.其能够向用户反馈学术论文被浏览、下载和引用的信息,并向用户推送与其研究领域相近的作者和研究成果,在全世界范围内构建了一个基于用户学术背景的学科联系网络[6],是一个新兴的国际化学术交流平台.
  2014年6月,为了更好的满足中国学者对于中文文献的需求,百度公司推出了百度学术[7],免费提供海量中英文学术文献搜索服务,展现合作学者、合作机构的信息,以及收入文章的来源与数量信息.并为用户提供管理学术成果,实时追踪科研动态,添加感兴趣领域,订阅获取相关研究领域论文的服务.
  GoogleScholar和百度学术主要偏向于学术文章的搜索和使用,ResearchGate更偏向于社交网络的交流和学习,ResearcherID主要为用户提供了认证和文献计量指标分析的功能.四大学术平台的优缺点对比见表1.
  2 学术社交网络平台指标对比分析

当前,采用文献计量指标对科研工作人员进行定量评价已得到学术界的普遍认可,因为文献计量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研究人员的学术水平,能够对研究人员进行比较客观的评价.因此各大学术平台也相应提出了发展相对成熟的各项学术指标.学术平台不同,提供的指标也存在差异,并且平台提供的指标都是基于其所在的平台收录情况计算的.现归纳总结了各平台提供的计量指标如表2.其中“√”号表示学术平台拥有该项指标.由下表知,四个学术平台都提供了发文数量、被引频次和h指数三个指标值.其中ResearchGate中的h指数要通过该平台中的Scores才能获取,另外,该平台还提供了排除自引后的h指数.

百度学术为科研人员提供了基于该平台计算的g指数;Google率先提出了i10指數,i10指数表示作者发表文章的被引次数在10次以上的文章篇数.此外,GoogleScholar平台还给出了近5年来的指标统计结果;ResearchID平台单独提供的指数为篇均被引和被引用的论文数;ResearchGate平台特有的指数为Reads、RG Score、Following和Followers.Reads表示科研人员的论文被关注的程度,它综合计算了论文被阅读的次数和被下载的次数,在ResearchGate中,通过Stats可以清楚的查看每天或每周的Reads.RG Score指标根据学者的研究被其他同行接受的程度计算学术声誉,该指标的计算方法没有被公开,但它考虑的是学者上传的文章被谁访问和下载了[8].Following指作者关注的ResearchGate用户的数量,Followers表示关注该作者的ResearchGate用户数量.从指标上看,除ResearchGate外,其他平台还是偏于传统计量.但百度学术添加了追踪最新科研动态,订阅感兴趣领域文章的功能,只是还没有形成相应的社交化计量指标.

每个平台提供的指标都有共同点和各自特点,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各种学术平台不断兴起,提供的功能也日益丰富,除提供传统的学术计量指标外还增加了很多新兴的指标,如ResearchGate提供的Reads指标、Following指标和Followers指标等.这些指标的产生促进了新一代计量指标的发展,也不断促使传统学术平台的社交网络化发展,为科技的传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 案例分析
  为了深入了解学术平台在科研人员中的使用情况,本文以杰青为研究对象,对其在学术平台中的使用进行研究.杰青即国家杰出青年,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负责实施,是我国国家层面第一个面向45岁以下优秀青年科学工作者的专项基金[9].自设立以来,已有20余年的历史,培养了一批批世界科技前沿的学术带头人,带动了我国基础研究的整体水平,在学术界有着较高威望.本文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上选取了2015年的200位杰青获得者进行分析,通过姓名字段和机构字段在各学术平台中进行检索,采集其在学术平台中的文献计量指标信息,以了解各学术平台在较年轻的科研人员中的使用现状.
  3.1 杰青在学术平台中的整体覆盖程度研究

  由图1可以看出,杰青使用百度学术的比例最高,使用ResearcherID的最低.可见,百度学术在杰青中的认知度和普及度非常高.GoogleScholar在科研人员中也得到了广泛认可,但其服务器从国内撤离后,访问受到限制,因此,国内科研人员对其的使用受到影响.ResearchGate当前也得到了科研人员的普遍认可,在杰青中的使用比例排名第二,但与百度学术平台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进一步分析杰青在四个学术平台中使用个数占比知,杰青使用1个学术平台和同时使用2个学术平台的比例相当,均在32%左右,同时使用3个学术平台和4个学术平台的杰青较少,占比9%左右.有18位杰青没有使用任何平台,占比9%.可见,绝大多数杰青都会选择使用学术平台进行学术交流,并且有一半以上的杰青会选择1个或2个学术平台进行使用.
  由表3可知,使用1个学术平台的64位杰青中,有48人选择使用百度学术平台,9人选择使用researchGate平臺,4人选择使用ResearcherID平台,3人选择使用GoogleScholar学术平台;使用2个学术平台的65位杰青中,有34位杰青同时使用百度学术平台和ResearchGate平台,有15位杰青同时使用百度学术平台和GoogleScholar平台,同时使用其它两个平台的人数较少.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只有9%的杰青没有选择上述任何学术平台,并且在这4个学术平台中,使用最广泛的是百度学术,其次是ResearchGate;选择使用学术平台的杰青中,使用1到2个平台的杰青人数最多,且使用1个学术平台的杰青中,75%的杰青选择百度学术作为学术交流平台,在使用2个学术平台的杰青中,较多的杰青选择同时使用百度学术和ResearchGate,其次是选择同时使用百度学术和GoogleScholar作为学术交流平台.因此在杰青中,百度学术和ResearchGate的使用要大于GoogleScholar和ResearcherID的使用.
  3.2 不同学部杰青在学术平台中的使用覆盖度研究
  国家杰出青年,按研究领域的不同,分为8个学部:数理科学部、工程与材料学部、化学科学部、生命科学部、医学科学部、地球科学部、信息科学部和管理科学部.各学部杰青对于学术平台的使用覆盖程度也有所差异,如图2.图中的百分比表示各学部杰青在每个平台中的使用人数占该学部总人数的比例.因为各学部的人数不同,因此本文采用杰青的使用比例进行比较.

  由图2可以看出,就平台而言,百度学术平台在各个学部中的使用覆盖度都要高于其他平台.就学部而言,信息学部在百度平台中的使用比例要高于其他学部;地球学部在ResearchGate和GoogleScholar中的使用比例要高于其他学部;数理科学部在ResearcherID中的使用比例要高于其他学部.医学科学部除在ResearchGate中的使用比例较高外,在其他平台中的使用比例都偏低.生命科学部在所有平台中的使用比例几乎都小于其他学部.工程材料学部,化学科学部和管理科学部杰青在各平台中的使用覆盖度均处于中等水平.


  3.3 各学术平台文章收录情况分析
  由上文知,平台收录的论文数量和论文的被引频次是4个学术平台均直观拥有的学术指标.为了更好地比较不同学术平台的论文收录情况,我们以200位杰青为检索对象,获取其在学术平台中的论文发表数量和被引频次两项指标值,由于各平台的使用对象不同,使用人数也有较大差异,因此采用每个学术平台的人均发文数量和人均被引频次进行比较得出图3.   虽然选择使用GoogleScholar的杰青不如选择使用百度学术和ResearchGate平台的人数基数大,但GoogleScholar平台人均收录的文章数量最多,论文的被引用频次也居为榜首,其收录范围之广泛,被引之频繁可见一斑.百度学术和ResearcherID人均收录数量差距不大,但是ResearcherID的人均被引要远远高于百度学术,因为ResearcherID的论文主要源于WOS平台,因此论文质量得到了保障,被引也较为频繁.百度学术平台被引较少,可见其知名度虽然很高,但还未成为科研人员权威的学术平台.ResearchGate人均收录数量和人均被引都偏低,其还有待扩展收入范围,并有待进一步在科研人员中推广使用.

4 结论

通过社交网络学术平台进行科技传播在学术界已得到普遍认可,学术平台的发展已蔚然成风,本文选取的这四大平台是用户知名度比较高且使用较为广泛的平台.通过分析发现,GoogleScholar充分体现了传统搜索平台的实力,文献来源众多,类型丰富,存在很高的应用价值,但其退出中国市场后,在大陆范围内的使用有所下降,不如百度学术使用广泛,但仍不能影响其文献的收入与引用情况.百度学术作为中国排名第一的搜索引擎百度旗下的新服务,对于中文文献的支持具有先天的优势,并且容纳了国内用户最为关注的8种期刊索引和核心目录的收录情况[10].数据来源广泛,对于中文期刊文献的覆盖率要远远高于GoogleScholar.但其权威性还有待商榷,因为平台的被引情况不甚乐观.ResearchGate上线比较早,主要收录外文文献,因此在中国用户中的使用没有拓展开来,但其近年来在中国用户中的知名度日益提升,是一个很有前景的学术交流平台,也体现了学术平台从传统搜索到文献计量再到社交网络计量的发展方向.ResearcherID是基于WOS用户认证的学术平台,因此主要收录外文文献,使用范围不广,但收录文献的影响力较高.
  以上学术平台在在不同学部科研人员中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使用,受到了学术界的普遍认可,对网络环境下的科技传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也为学术平台开发者提供了借鉴.未来的学术平台应进一步完善数据库,拓展文献类型,增加网页容量,更多的提供社区化的学术交流,从而在促进科技传播的道路上站稳脚跟,走得更远.

此文汇总,此文为科技与社交网络与社交平台相关内容,在这里免费阅读,为您的网络平台与科技传播与学术与社交提供帮助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