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检测

查重品牌联盟站权威的论文查重入口!查抄袭,查相似度,学术不端论文检测系统品牌站!

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

主题:大学 版权: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更新时间:2024/03/26 阅读量:4281

这是属于高校和思政方面有关入口,可作为思政课改革的意义研习.


摘 要:目前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已经在大规模的推行,对于思政课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和提高课程吸引有了相当的推动作用.但在改革主体、改革形式与效果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思考和实践.

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

  关键词:思政课;教学改革;思考
  高校思政课是我国高等教育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承担着意识形态工作的任务,肩负着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培养人才的崇高使命.其政治与教育属性与一般的基础课和专业课有着明显的区分.长期以来,各高校都坚持将其设置为学位课、基础课,专职思政教师也都配置完全.但思政课不受学生喜欢关注,甚至教师也没有的状况确实一个普遍的现象.为此,推动思政课教学改革成为完成思政教育政治任务和提高意识形态工作质量的必要手段和关键环节.
  提出思政课改革至今将近20年,这其中有很多成功的经验,也有些许的不足,笔者作为一个年轻的高校教师,在经历了将近五年的思政教学后,想谈谈自己的体会与思考.
  目前各个高校都在进行着各种范式、模板或者方法的教学改革,其原则、方向或者重点各有不同.笔者也无法就所有的改革进行分析比较和总结,仅仅是粗略的进行一些探讨.
  思政课教学改革目前所面临的一些难点和困惑主要在于:
  一、课程设置与衡量标准普通化
  思政课的政治属性和教育功能与高校其他课程存在着明显的区分.不能将思政课与一般基础课和专业课要求等同划一.2015年1月,、国务院最近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是一项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事关党对高校的领导,事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这是思政课与其他基础课和专业课最大的区别,即我们并不仅仅是知识传播与教育,而是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传播、教育、引导和塑造,这是思政课程设置与其他课程区别的基础.
  其次,课程教育衡量标准不能普通化.大学教育中,各门课程的教学质量评估标准和方法不同,但大都按照学术水平和知识点掌握进行衡量.很多课程按照开卷或闭卷形式进行检测,又或者按照提交期末论文进行评分.这其中期末论文要求进行查重,避免学生的抄袭和模仿行为.思政课的最大目的是意识形态与价值观教育,知识点是基础,通过相应的考察方式来确保学生的知识掌握是必要的.但长期以来闭卷、开卷或者上机考试,仅仅只能检测学生对于某一项思政教育内容的掌握,却难以反应学生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真实状态.而课程论文则面临着一个最大的挑战,那就是思政教育内容大都是由领导的讲话,各级机构形成的正式文件和标准术语,学生在引用,描述分析时总是涉及到大量的相同内容,如果按照一般课程论文标准,这是很难通过的.所以,会带来相应的困难.
  二、课程教学主体的错位
  在某些高校课程改革中,要求在教学过程中,重心由教师转向学生.这在某些课程中的确能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可以激发学生的自我求知欲和探索能力的培养.但思政课教学是有着明确价值观和意识形态指标的,对于涉世未深,人生观、价值观都还处于不成熟阶段的大学生来说,放任其自我探索不同的政治意识形态和价值观,毫无疑问,这是违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基本方针的.教师在思政课教学中就应该居于主导地位,可以在某些环节某些问题上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和自主探索,但教师需要整体把握方向与价值取向.从而为完成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目标确保原则性与方向性.
  同时,也要注意防止重新出现旧有的思政课是简单的教师说教模式.思政课如果仍然按照说教模式来授课,其长期处于被动不受欢迎的状态是无法改变的.教师需要通过改革教学形式,活化教学内容,引进有效的评核机制,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科学的把握年轻人的意识形态与价值观,把符合精神的内容生动、活泼、合理的传播给学生,不仅仅是让学生记住这些基本内容,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理解与认同这些基本课程价值观与意识形态,确保党和国家的核心意识形态内容被学生掌握与认同.
  三、课程内容的条块化
  长期以来,思政课内容被区隔为各种条条块块,难以有融会贯通之感.在教学过程中总是面临着不同的内容难以融合的难题.这其中的原因一个是教材的限制,一个是教师知识储备的限制.从教材来说,《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与《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各有侧重,但实际上,这三者是有密切联系而且可以融会贯通的.但在教学中常常发现,需要用到不同内容进行交叉运用时,学生往往反应不过来,这也是今后思政课教材改革的一个部分.
  此外,教师知识储备也是限制课程发展的一个原因.思政课教师不仅仅需要掌握了解基本的思政课原理,以及的大政方针,还需要对跨学科,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有相当程度的掌握.比如,涉及到改革开放和国家发展战略,就必须掌握制度经济学、国际经济学、政治经济学,政治制度等等多学科知识,才能把课程内容说的透彻,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课程内容的科学性,真实性与学术性.这对于思政课教师的要求毫无疑问会更高,也是今后思政课教学改革很重要的方向.
  四、对未来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思考
  思政课教学改革是历史必然,必须要紧跟时代潮流和把握历史步伐.要紧紧抓住思政课的政治任务和原则,在这个基础上以丰富的学科知识,生动的教学形式,创新的教学思维,科学的评价标准,多学科的融会贯通,灵活的师生互动,从而使得思政课程能够紧贴主题,加大影响力度,提高吸引力,深化教育效果,共同促进高校思政课程的进一步发展和提高.
  但教学改革最需要高层次的设计与实施,同样需要改革的主体也就是教师和学生的积极参与,改革必将把教师和学生潜在创新力激发出来,从而为高校的思政课教学水平的提高,把意识形态和价值观教育落实到位,这是思政课改革的最终目的.

此文汇总:这是大学方面有关内容,是一篇教学改革与思政课与高校参考.